她不是那种甩手掌柜。去过的学校没人数得清,云南、贵州、甘肃……那些地名在别人眼里是地图,在她这儿是熟门熟路。每次去,她都不是只露个面拍拍照,而是真的背着篮球,下场带孩子们打球。有个孩子给她起了个外号叫“叶妈妈”,慢慢的,大家都这么叫了。
她看到有些地方的孩子,明明很喜欢打篮球,连球都抱得紧紧的,就是没人教他们怎么玩,心里挺不是滋味的。她回来后就到处找人拉资源,帮着送装备、请教练,还安排定期训练。她不是搞一次性的热闹,是一件事一件事往长远里做。
这些年,姚基金也从一个名气不大的小公益组织,变成了覆盖二十多个省,影响了上百万孩子的大平台。“希望小学篮球季”现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在搞,说白了,没有叶莉那几年拼命拉起来的基础,根本做不到今天这个规模。
她这次说退出管理层,其实早就有苗头了。之前有人在项目里见过她一瘸一拐地走路,还笑着说自己“膝盖又闹毛病了”。那是她当运动员时留下的老伤,退役后时不时犯病。这些年全国飞来飞去,山路、校场都不歇,身体肯定吃不消。
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女儿。她和姚明的女儿姚沁蕾今年13岁,正是青春期敏感的时候。夫妻俩一个忙篮球,一个忙公益,陪孩子的时间几乎是被工作挤掉的。现在姚明从篮协那边退了下来,叶莉也觉得该停一停了,多花点时间陪陪女儿。
还有一点,说起来挺有远见。她其实早就想让姚明来接这个位置。她自己做了这么多年,知道公益做到后面拼的是资源和系统,而不是光靠一个人跑现场。姚明有国际关系,有企业资源,站出来能整合得更多更快,她退下其实也是为了给他让位。
不过她并没彻底离开。卸任那天,基金会大家一起推选她当名誉理事长。这不是空头头衔,遇到重要决策还是要她来把关,她也愿意继续出一份力。只是她不用再事事亲力亲为,可以把时间和精力分给身体和家庭。
姚明接手之后,目标定得不小。他说想把“篮球季”做成一个全国范围的常态项目,要覆盖2000所乡村学校。除了教孩子打球,还要引入AI技术,给孩子们设计个性化训练方案,让他们学得更科学,练得更有效。
他还组织了一群企业搞了个“体育公益共同体”,用一句话讲就是让资源配置更系统:谁出钱、怎么落地、怎么宣传,都有一整套方案。三年内计划拉到上亿元投资,用来支持这些公益项目。但他也强调,钱是为了孩子,不会跑偏。
外界也都猜他可能会利用自己打NBA留下的人脉,搞一些国际篮球的合作交流。虽然还没官宣,但从他的动作看,确实是有这打算。
现在看,叶莉是悄悄地退,姚明是大张旗鼓地进。但其实他们俩是在同一条路上,一个铺路,一个修桥。有意思的是,网友们都挺感慨,说现在这个社会,能有一对夫妇连续八年为公益拼命,不容易。
有人说,叶莉是那种你要是不细看都注意不到她在忙什么的人,但结果会告诉你,她做了多少事。她不吵不闹,把一个基金会做到能影响百万孩子,不靠炒作,靠的是脚踏实地。
她现在卸任了,身体也该歇歇了,家里孩子也需要妈妈多一点的陪伴。这个决定挺让人佩服的。不是说她放弃了,而是她把最累最关键的阶段撑了下来,现在该让专业团队和资源进来,把公益事业往更大更深的方向推。
姚明这一棒接得不轻,但他不是新手,干篮球、管组织、谈合作,他样样都能来。这对夫妻,一个做事一个托底,说不定真能把中国青少年的篮球公益带出新高度。
公益这事儿,做得好不好,不是看喊口号喊得多响,而是看有没有人愿意一件事做八年,做得又实在又真心。
光亮的地方,一定有他们的影子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